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原标题:“我们看到中国人民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巨大努力”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前,一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贡献了中国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川秀树说。去年6月,南川秀树曾前往中国浙江省安吉县参观,被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触动。他专门从安吉县带回一件写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竹简,以此向人们介绍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安吉县余村发展转型的例子也令俄罗斯记者印象深刻。塔斯社对外政策部记者赖拉·图拉娅诺娃和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政治观察员伊利亚·卡纳文去年都曾到余村参观。图拉娅诺娃表示,关掉矿山、水泥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余村的成功转型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范本。卡纳文说:“余村村民过去靠在水泥厂工作挣钱。如今,那里的房屋被改造成了小旅馆,村民们靠发展旅游挣的钱比以前多得多。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表示,自己经常到访中国,亲眼见证了中国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重要的石油开采地山东省东营市建了湿地公园,吸引大批白鹭栖息。他认为,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就可以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经验。
德国能源观察集团主席汉斯—约瑟夫·费尔表示,中国不仅重视加强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建设,更强调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水体更加清洁,大规模的绿化和植树造林工程让越来越多荒漠变成绿洲。中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电动汽车等环保科技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环保工业生产水平已居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绿色发展理念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借鉴”
埃及《消息报》社长里兹格曾多次访华,见证了中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城乡展现了一幅幅生态优美的亮丽画卷,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秋元肇自1982年至今已访华百余次。作为知名的空气污染问题专家,他表示:“中国生态保护政策立足科学,在制定措施时充分吸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中国绿色发展理念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借鉴。”
“每次访问,我看到的都是一个更加洁净、更加美丽的中国,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们看到中国人民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巨大努力。”澳中工商业委员会北领地分会主席戴若·顾比认为,中国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还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倡议负责人卡特丽日前撰文表示,近年来,中国围绕环境保护采取了多项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未来,中国将在全球环境和自然保护领域更多地发挥引领作用。”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室主任旭日夫认为,中国特别重视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模式,“例如,塞罕坝的历史变迁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治沙造林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同参与”
“中国在环保领域为世界作出许多有益贡献,也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成功经验。”南非环境、森林和渔业部部长芭芭拉·克里西表示,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为世界作出了榜样。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并涌现了一大批新能源技术企业及相关应用,为全球应对环境挑战贡献力量。
智利地理和冰川学家安德烈斯·里韦拉表示,中国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并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积极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环保合作,在降低碳排放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中国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主任芭芭拉·费雯莉日前撰文指出,中国致力于绿色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全球领军者。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升级现代化能源体系。这些技术对于加强中国能源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尔表示,环保意识在中国已深入人心,这得益于中国对生态保护立法的加强,也是近年来不断加强环保理念宣传的成果。“中国的许多生态建设项目世界闻名,这些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努力。”
“中国拥有尊重大自然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墨西哥企业家和友好城市协会人权与环境主席伊斯卡洛特·弗洛雷斯说。
(本报北京、东京、莫斯科、曼谷、柏林、开罗、堪培拉、布鲁塞尔、乌兰巴托、约翰内斯堡、里约热内卢、罗马、巴黎、墨西哥城4月21日电 记者王莉、刘军国、张光政、林芮、花放、黄培昭、陈效卫、郑彬、霍文、李滢嫣、李晓骁、韩硕、刘玲玲、刘旭霞)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6-28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