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到底需不需要券商牌照?
前几天,银行可能获颁券商牌照的传言,在市场内外突然流传起来,引起一定程度的震动。虽然最终也没落实出什么确切的结论,但对市场而言,这似乎更有了想象空间。其实,这个事情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观察,即银行到底需要不需要券商牌照?
这个问题,大约也算得上一个开放性问题。
如果依了惯常的规矩——先有需求、后有研究审批,应该是存在一个需求方的,否则,监管部门一般不会在此时此刻主动(如果真是主动的,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搞这种事情。从这个角度说,肯定是银行先动了券商牌照的心念。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拓宽赚钱渠道这种事情上,别管是银行也好,还是什么别的机构也罢,都多多少少存在“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执念。
拿了券商牌照,应该是有钱赚的。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看,A股市场中45家券商上市公司,除两家净利润为负值——负得也不多——外,其他43家券商实现净利润近337亿元。虽然在几家大银行眼里,这点儿钱不过是“虾米皮”的量级(工、农、中、建、交、招商一季度净利润3315亿元),但在许多同为上市公司的小银行眼里,虾米皮也是海鲜,几百亿的净利润,应该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为此争取一下,很值得;而对那几家盈利能力超强的大银行而言,隐藏在“虾米皮”背后的想象空间,同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如果都认定了这样的行事逻辑,许多事情当然就很好办,但很可惜,世事并不总是如此简单明了,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样一件事,很可能有不同的发展取向。给不给银行券商牌照,除了要考虑银行的赚钱需要外,肯定还有许多别的东西要考虑,比如,现有的牌照是否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尤其在注册制渐次铺开的背景下,牌照需求是否面临很大的缺口?另外,现有券商之间的竞争,是否严重不足,甚至已经到了影响市场健康的地步?重新“混业”,相关的风控意愿、手段以及制度安排,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类似的问题,当然还能提出很多,这些问题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这件事情的最终走向。因此,银行能不能得到券商牌照,更多地并不取决于它需要不需要,而取决于这些很现实的问题(或曰某方面、某种程度的担心),是否已经得到妥善的解决或者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案。
其实,如果单从券商的投行、经纪、信用、资管等业务的赚钱能力和盈利现状看,券商牌照之于银行,完全就是小小不言的锦上添花之举,得之与否,都不会在实质上对银行造成影响;如果说,这块牌照还有什么让银行心心念念之处的话,大约也就是自营业务了,直接拿“自己的钱”到市场中投资赚钱,无论如何,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但是,这点诱惑,也正是最让人担心之处,一是储蓄资金转弯抹角渗透进“虚拟空间”、脱离实体经济闭环循环、银行自我“阉割”资金媒介责任等风险,目前看,还很难保证已有万全的应对准备;二是市场剧烈波动形成的风险,也能反渗透进银行系统,对这个风险点的防范,目前恐怕也没人敢拍着胸脯打十足的包票。尤其需要牢记的是,当年由“混业”而“分业”,最重要的肇因就是为了防范这些风险点,做到绝对防控,防止这些风险点对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形成危害。
如果站在风险防控、保证金融系统绝对安全的角度看,券商牌照对于银行以及银行系统而言,显然不是亟需之物,尤其在目前的内外形势下,这肯定不是当务之急,甚至连大蛋糕也算不上,比它更重要的地方、更需要推动的事情,还有许多。循了这个逻辑,我们或许就能推测,这个在市场内外游荡了几日的传言,有可能就是“久旱盼甘霖”的市场内生出来的一种美好愿景。当然,如果真有愿景成真的那一天,认真、细密、万无一失的监管,或许也会让许多人因失望而大喊了——这不是我说的那块牌照!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6-28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